
我們家葡萄乾三歲了,很喜歡看我煮飯,偶爾會幫忙切點蔬菜,幫忙攪拌一下鍋子裡的東西。
如果不趕時間,我不會阻止他靠近火爐,所以他可能也很喜歡做菜吧!
前幾天我老公發現他會把兩個芬蘭語搞錯
「sekoittaa跟koettaa」
我兒應該說“Haluan sekoittaa!” (我想要攪拌!)
但他會跳過那個se,變成koittaa,而且他三歲的嘴巴還不太會分i跟e的音。
這個之前在「kesä(夏天)和kissa(小貓)」的文也有提到。
於是就成了“Haluan koittaa!”
他爸也聽成“Haluan koettaa”(我想要試試!)
我老公的解釋是說,se這個詞有「它」或「那個」的意思,所以葡萄乾三歲的小腦袋還轉不過來,以為那個可能就是主詞。
我想想也有道理。
但也因此,我又多學了兩個詞。
-
他吃東西時也很喜歡沾有的沒的,果汁、牛奶、水,都可以!
後來我們妥協了,有時候會給他調味料,有時候給炸洋蔥,有時候給番茄醬,不然就是給沙拉醬。
我最喜歡的就是優格!沒錯,就是優格!沾優格我覺得還行。
(即使大人們覺得不好吃,但小孩開心就好)
但他也被我們教導,要沾之前必須先問問看可不可以。
於是他三歲的小腦袋裡就自己組裝句子
“Voi dippako?”(可以沾嗎)
我想了想…不對啊!我記得ko不是只能加在「可以」(can)後面嗎?
「你要說Voiko dippa吧?」忽然有一天,我就這樣講。
我老公嚇一跳,想說我怎麼有辦法找出錯誤!
👱🏻♂️:「我知道他錯了,但我想說他這個年紀會自己變化句子已經很厲害,就沒有特別修正。」
👩🏻:「你不能這樣啦!你要教他對的用法啊!如果我學錯了怎麼辦?」
👱🏻♂️:「你幹嘛跟一個三歲小孩學芬蘭語啦哈哈哈哈。」
「但其實更正確的說法是“Voinko dipata?”」
嗯但我兒子現在還是改不過來,繼續“Voi dippako? ”
但媽媽我就這樣,又多會了一句芬蘭語 😎
-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