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篇文章,覺得好同意他的說法!果然是在第一線的老師,知道學生們需要的、想要的是什麼。

 
其實不只是台語文,我覺得用在各方面都是。

當家長、老師、推廣者的,主要就是引起學生對其產生興趣,進而想要瞭解更多、自我探索。

有了動力才會學得開心,學得更多、更好。


我甚至覺得連「自主進食」都是一樣的道理。

坐在寶寶面前吃給他們看,從把食物挖起來、放嘴巴、咀嚼到吞嚥,這一串動作做給他們看。

寶寶照做了,雖然可能掉滿地,但還是值得鼓勵,因為他們嘗試了,學習中成長。

「你好棒!我就知道你辦得到!」

比起

「哎呀你怎麼掉滿地?等一下還要清理,有夠麻煩!我自己餵好了!」

還要好得多吧?!


用激將法、嘲笑、質疑、仇恨或是挖苦的方式教授一個概念或一門知識,訓練出來的可能是比較無法思考,但是很能遵守規則的機器。
 

身為教育者的角度,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不同的「人」。一個個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人。

有時候你盡全力了,但他就是沒有吸收,或者就是擺明「不想吸收」,那也沒辦法。


當然每個老師也有每個老師不同的教法,據說運動類別的科目,就會比較多刀子嘴的老師/教練們(有沒有豆腐心我不知道 😆)。


佛度有緣人,教學人生只求帶給學生們好的影響。就算只能改變一個孩子的未來並往好的方向發展,我都覺得此生足矣。
 




 
 
在Threads讀這篇討論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可可 的頭像
可可

芬蘭可可豆 Coco Talk in Finland

可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