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我老公在喝cognac(音接近「摳尼Aㄎ),葡萄乾也在一邊,我就跟葡萄乾說「老爸在喝白蘭地」
講完以後,查字典確認一下,確實是白蘭地沒錯。(但更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干邑白蘭地」)
我還自問自答,brandy是白蘭地,cognac也是?咦?對吧?!我記得是這樣沒錯!
可惜當時我沒有想到「干邑白蘭地」這個詞,查的那個字典EC dictionary也沒顯示,就給他忘記了 😅
我老公就問,那champagne呢?我說是香檳。
sparkling wine呢?我說是氣泡酒。
👱🏻♂️:所以還是有不同的稱呼嘛,cognac也是法國地名,那字典上怎麼說?
👩🏻:cognac是科涅克。
(打字的當下我覺得科涅克的翻譯比干邑更貼近發音耶!)
好,總之我就是翻譯給我兒聽,反正多讓他接觸不同的詞彙也好,在腦海裡建一下字庫。
葡萄乾聽完我們討論,說「我也要喝白蘭地。」
我跟他說,等你18歲就可以喝了,你現在幾歲?
「3歲」 (其實只是快三歲)
結果我老公說,在芬蘭是18歲以上可以喝酒沒錯,但濃度高的要21歲以上才可以。(特別是20%以上的酒精)
聊著聊著,我問老公,
👩🏻:你覺得他們會在18歲以前就喝酒嗎?
👱🏻♂️:我覺得會,大概14-16歲就會想試看看了吧!
畢竟誰沒年輕過?我們倆的第一口酒也不是滿18歲才喝的。
然後我們聊到,我希望以後可以帶兒子們去酒吧或夜店見見世面,他也希望兒子們的第一口酒精是我們家長提供的,或者是在家裡嘗試的,至少我們人要在現場。
只要不是跟朋友們在外面瞎起哄,亂喝什麼都好。
(啊其實這個話題我們討論過幾次了啦哈哈哈)
我還記得自己的第一口酒精是威士忌,Johnnie Walker。忘記當時的我是幾歲,但年齡應該剛邁入兩位數不久,是我爸讓我嘗試的。
那時候的我嚇傻了,哇噻這什麼東西怎麼這麼難喝?!雖然有加冰塊,但怎麼會這麼辣?
再長大一點,18歲生日的時候,朋友們還買冰火給我當生日禮物。真不知道他們怎麼買到手、再逃過教官的眼皮帶進學校。
不過那時候年輕嘛!
每個階段都是全班年紀最大的我,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同學眼裡那「率先成年的大人」,有機會擁有屬於自己的酒精,好帥!
話題扯遠了。
不知道為什麼,我和老公的酒精話題又跳到毒品。
其實現在新聞也有提過,芬蘭的年輕一代越來越不喜歡喝酒、不喜歡抽煙,但相對地,毒品對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大。
👱🏻♂️:我記得妳對於毒品比較沒有這麼嚴謹。
👩🏻:對啊!我還是想試看看蘑菇。大麻試過了,你知道的。
👱🏻♂️:我想說以後如果帶他們去荷蘭,就可以試看看大麻。如果是類似這樣的方式接觸,那我覺得ok
👱🏻♂️:我不想要以後忽然抓到他們和同學在外面抽大麻什麼的,這種方式我就不能接受。
我也很同意我老公的說法,因為我也是這麼想的,只是被他先說出來了!還好這點我們有共識。
我其實不是對毒品比較沒這麼嚴謹,反而是覺得人生在世,若你能確保自己是在安全的情況下使用,加上知道自己不會染上壞習慣,可以好好地控制自己,那嘗試一下無可厚非啦!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