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在海外的台灣媽媽親餵比例比較高(目前觀察的結果是這樣),而且,國外媽媽們親餵的比例也高。
我自己在猜,可能因為…
1. 我們身邊沒有太多干擾的聲音
2. 沒有月中、沒有育兒室
3. 產後變全職媽媽的比例較高
4. 產後的育嬰假比較多(或工作較彈性)
5. 衛教方面的知識比較充足(畢竟沒有月中、沒有太多後援,只好自己學)
6. 擠奶器的選項不多(像我們芬蘭超市只有一個牌子,就那個選項而已,沒了)
(可能去網路或實體的母嬰用品店會有更多選項吧!我不清楚)
這些是我自己猜測出來的大概結果。
目前觀察下來,最多芬蘭媽媽選擇的奶瓶是一個英國品牌MAM,這個牌子是可以微波消毒的。
(芬蘭奶瓶的品牌選擇也不多呀…)
沒有「泌乳師」這個職業,有「國際泌乳顧問(IBCLC)」,而且我查了一下,私人醫院有這個服務,但我沒有需求所以也沒體驗過 😅
「排空」、「擠出來才知道餵了多少」、「消毒鍋」、「我天生就沒奶」、「泌乳師」、「草莓牛奶」這些話或這些詞,我還真的沒有在芬蘭聽過。
「乳腺炎」我聽過兩次,但都是也在芬蘭的台灣媽媽,我記得她們也都是擠奶居多,親餵的寶媽似乎比較少遇到這個狀況(?)
(但也可能是我樣本數不多啦… 😅)
這裡不是親餵母奶就是瓶餵配方奶,真的超級超級少聽到誰定時擠奶、焦慮沒奶的。
我覺得台灣擠奶的媽媽多,但也因此,對於母奶有蠻大的誤解,我覺得有點可惜。(而且擠奶要做的事、準備的東西真的好多啊…)
但畢竟這背後牽扯到文化、工時、醫療衛教等等,我覺得跟台灣交通一樣難解 😅
我第一胎擠奶擠到乳頭痛、每次擠兩邊各十五分鐘,平均40ml、擠到八個月就慢慢退奶了…第二胎索性把擠奶器收起來,只有生理性漲奶期擠了兩次+做母乳飾品擠了一次。
(台灣媽媽不曉得知道「生理性漲奶期」的人多不多,這個也是有關母奶的小知識喔!)
(邊躺著親餵邊打出這篇文章的me)
*圖片是芬蘭的水奶(配方奶),台灣很少看到水奶。
更多:
配方奶跟母乳不一樣 (脆文)
歐洲冷知識 —— 配方奶粉罐上都不會有寶寶的照片 (含影片)
快到IG來看看我的日常 :D
--在FB讀這一篇--
在Threads讀這篇討論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