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大四生活,雖然是十幾年前的事了,但前幾天洗澡時忽然回想起那段時光,也很懷疑當初的自己到底怎麼度過的?
我是台北基督書院畢業的,英文系,主修教學英語(TESOL)。我畢業的時候,政府還沒有立案,但畢業證書還是在我就職生涯的前幾年派上了它的用場。
大四那一年,我面對了戲劇(Drama)、辯論(Debate)、和教學英語(TESOL)三大關卡,而且,沒錯,他們是一起來的。
這三大關卡的老師們,一個比一個不苟言笑,一個比一個不好對付,一個比一個可怕…但還好,後來我們還是撐過來了。
其實還有其他的課程,我記得有某堂課是需要寫小論文,我只記得當時一改再改,時不時就要去找老師報到,導致我每天看到達文西跟蒙娜麗莎就想要躲起來,不想面對。
忘記是不是也是那一堂課,讓我們可以自己訂主題,然後去完成老師給的任務。我選擇的是「如何教導學生並讓他愛上英文」,也找來我媽朋友的小孩來陪我一起完成這個計畫。
應該…也是那一堂課,教了我怎麼寫resume,雖然是美國老師的美國教法,但這個在我當時去愛爾蘭打工度假時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我的CV真的就是大學時期的範本稍微改一下投出去的。
現在想想,這些項目(和老師)不是在教導我們書上那些多艱深困難或多專業的內容,而是讓我們真的實際操作,透過這些作業,來習得如何動手查資料、如何比對不同事物,再來消化成自己的東西。
最重要的是,我真的有感受到學校的標語「批判性思考」。
-
話說回來,那三大魔王關卡真的不是開玩笑的。
我那時同時要為了Drama跟同學一起花時間排練;想辦法賣票;設計海報;自製服裝和道具;背熟台詞(當然是英文的);充當會計來盯著每一筆支出和收入;找人幫忙演出時的其他項目如收票、帶位、放音樂和廣播等等的小細節。
我們學校很小,只有英文系、音樂系、大傳系和行管系。但由於是規定的住宿生活,加上學校不大,所以大家彼此都算知道對方是誰。
我們找了大傳系的室友幫忙錄影、行管系的室友幫忙收票、音樂系的室友幫忙放配樂(吧,不太記得是否這麽分配的)
一開始大家坐著讀劇本時,我們發現角色都差不多,就只有我和另一個同學交換了一下,但大致上都很OK。
所以看到《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的網路流傳片段,大家坐著讀台詞讀到哭的那一段(結局排練),我真的超有感。
因為一齣劇的呈現,不是說演員拿到台詞後就自己回家練練,接著直接上場演出這樣。而是真的會有劇組人員和演員坐下來,一起讀過台詞、一起想到時該如何呈現。
開心的是,老師給我的評價是「從排練到正式上場,妳的表現都差不多,都非常的好(Excellent)!」
-
再來是Debate,也是我覺得最可怕的老師…
那時得自己上網找資料做證據卡(Evidence Card),還要一直反覆不斷地在腦海裡排練自己該如何在老師面前論述意見和想法。
我的自選主題是「當男生比較好」,那時滔滔不絕地在老師面前講出一大堆論述,講完了以後老師卻說「下一次是請你成為反方」。
(不曉得我同學們是不是也跟我當下聽到一樣傻眼+小崩潰 😂)
老天,我又得開始重新想為什麼「當男生比較不好」。我就是覺得當女生比較不好,才自選了那樣的主題呀!
老師訂的主題則是「死刑」,我只記得到現在我都還對這個議題沒有一個決定性,但如果有個光譜,我自己是比較偏向還是要有死刑的好。
畢業多年後,我還是有跟辯論課的老師一家聯繫,沒想到師母告訴我「老師說你那時的表現很好,他對你印象深刻喔!」
嗚嗚嗚當時真的是很不想見到他呢!沒想到老師真的只是比較不苟言笑、比較嚴肅,但不討厭我。
-
最後則是TESOL,也是我現在賴以為生的一門科目。(本科系出身的me)
大四的我除了要排練drama、找時間準備debate,還要做教材、寫教案、實習教課,真的是蠟燭兩頭燒,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
重點,我還有課後打工的家教,每天都在為了生活打拼。
那時的老師把我們兩個兩個分做一組,以組別的方式去國小實習。我其實不太理解為什麼老師要做這樣的分類,但後來老師有解釋,我也比較能夠理解。
我印象也很深的是,那時讀了很多繪本,學校還有超巨大的繪本。我也是在那時候愛上這種童書,所以到現在當媽了,我跟孩子一樣看到新繪本就會很開心。
還有,我們當初得學好多英語童謠,這些在我畢業後的職場上都超有用!而且當初考試是抽籤,我抽到的其中一首是“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我還記得這首算是多數人害怕的,但我還是稀哩呼嚕地唱完了。沒想到現在有兒子們卻用不上 😂 他們雙語已經不容易了,英文就等他們再大一點再說吧!
我覺得對我來說,書院的TESOL帶給我的,不是死板、硬邦邦的教學法,而是直接讓你操作,直接帶你進去教室,讓你面對真人,讓你馬上知道學生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這種得來不易的實習機會,讓我成長超多的。
-
現在回頭看來,真的還好有當初的這些課程。
Drama方面,雖然那時讓我連作夢都夢到自己在re台詞(當然是英語的),連惡夢的內容都是在台上忘詞,尷尬到不行。
當時也看了一些舞台劇,慢慢懂得欣賞演出,包含演員、舞台設計什麼的,都會開始特別注意那些小細節。
後來到英國去旅行時,也會很開心地想要去看各種音樂劇或舞台劇,真的是還好大學時期有這樣的課程。
我們的公演也算成功,算很特別的回憶。
想想我們可以拿到劇本後,憑空做出這麼多道具,自己設計舞台、自己拉贊助、自己控制收支、自己做道具,真的也是蠻厲害的。
Debate則是讓我懂得如何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媒體識讀、批判性思考等等的技能,我覺得都在這堂課默默學到了。
會不會「不偏題的辯論」真的很重要,不陷入各種謬誤,才會發現事情的本質。
TESOL更不用說,我現在能成為老師,就是因為TESOL的栽培。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