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享完《外表真的這麼重要嗎?》我還想到…小時候我也聽過,孩子好的部分就是我們家基因,壞的部分就是親家基因。
例如我在亞洲人眼裡是個十足的胖子,我阿媽(爸爸的媽媽)就曾對我說過不只一次「妳這麼胖,比較像媽媽那邊;弟弟很壯,像我們這邊。」
(那時我弟很常跑健身房)
(我媽也聽過這句話,我覺得對她來說也很不公平!婆婆這樣講,哪個媳婦會開心?)
(即使是前婆婆)
不止我爸那邊的親戚說我胖,我媽那邊的親戚也會直接要我減肥。
劈頭就直接在你面前討論、嫌棄、挖苦你的外表。
還好兩邊都有可以站出來替我講幾句話的堂哥和表哥,不然我的幼小心靈應該會千瘡百孔吧 🥲
這種話,我真的真的沒有在歐洲聽過。如果有聽過,那都是說「妳哪有胖(fat)!我覺得這樣很剛好,我很喜歡妳的樣子。」
(但也有可能我待的地方不夠多,至少愛爾蘭、比利時和芬蘭的親友都對我講過類似的話)
我不懂,為什麼從孩子剛生出來就要開始比較?
有沒有雙眼皮、外表像台灣人還是芬蘭人、頭型漂不漂亮、耳朵好不好看…甚至連手指、腳趾都要評論個一兩句。
每次視訊時都要聽到自己台灣的親友這麼講…難道就不能聊點別的嗎 😑
「他只是個孩子啊!」我真的好想這麼吶喊。
但我現在都會回「是喔?我覺得兩個都很可愛!不用比!」
從還是個寶寶,就開始把外表拿來比較、拿來評論,然後長大了還要說孩子沒自信,啊是…怪誰啊 🥴
前幾天其實我有看到莫彩曦的公公是整型外科醫師這回事,之前也有在Threads追蹤一個分享自己在好萊塢附近做醫美遇到的故事。
所以「透過整形讓自己充滿自信」這件事也不是只有亞洲有,但我不曉得「當面評論你外表好不好看」這回事,是不是非亞洲地區就真的比較少。
小孩從剛出生沒多久就被拿來比較,或者是不能當面說他們好看、可愛(不知道哪來的奇怪迷信),這是什麼充滿壓力的社會啊 🥲
其實我在漢華修華語師資的時候,有一次在師大附近吃飯,我記得當時叫的是焢肉飯。
吃到一半,旁邊一個老伯過來跟我說「吃這個不好啦!要健康點,偶爾多運動,這樣對妳比較好」
他隻字不提「胖」,但白話點就是「妳太胖了,還吃這個,要減肥啦!」
我在愛爾蘭獨自闖蕩一年培養出來的自信,就被這麼一句話摧毀了,後來還是跟他謝謝,默默吃完飯,邊走到捷運站邊默默掉淚。
(現在的我可能會嗆回去了,當時太年輕,還感謝他的關心 😤)
那時還跟芬蘭約會對象打電話訴苦,他很生氣,不懂為什麼有人可以這麼直接在陌生人面前評論他人的外表。
我其實從小聽到大,但懂事之後聽起來更加刺耳。
大家為了孩子、他們的照顧者和別人好,真的不用去評論他們的外表。
是胖是瘦是白是黑是高是矮,我們本來就知道了,真的不需要再提醒一次。我有眼睛,我看得到,也知道自己的長相和身材是怎麼一回事。
但每個人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為什麼要拿狹隘的審美觀套在每個人的身上呢?每個人如果都長得一樣,那多沒意思?真的可以聊點別的,謝謝啦!
在Threads讀這篇討論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