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 / 物價上漲

之前看到一篇文說覺得台灣的物價漲了不少,我留言「上次回台灣吃了45元的起司蛋餅,嚇傻了…」
 
(忘記加上「我是在台中吃的」)


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樓下就是通化夜市(臨江夜市),早上那裡就是菜市場,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一樣 🥹

那時候我跟著我媽或我姑姑去買東西,也知道豬肉要去哪一攤買、雞肉則是哪一攤、有一攤的鴨肉超好吃、那一攤的魚比較新鮮、這一攤的蔬菜比較多樣、這一攤的雞蛋比較便宜…之類的等等。

後來再長大一點,我媽偶爾會給我50元,要我自己去菜市場幫忙買花椰菜。

我印象很深刻,50元我可以買到三朵花椰菜!現在不曉得還行不行?畢竟是差不多二三十年前的事了 😅


這幾年在台灣時也會偶爾陪我媽去菜市場,她很常說「以前兩千元可以買很多東西,但現在兩千元一下就花完了。」

這句話也讓我回想起,以前我們去菜市場買菜,都會拉著一個買菜車。我們每次都可以裝很滿,而且要跟俄羅斯方塊一樣,稍微安排一下每個蔬菜、水果、魚或肉類的位置。

那時候整籃車子都滿了,我們手裡還會有很多,幾乎每一次都滿載而歸。現在想想,我媽是職業婦女,可能都趁假日買齊一週的量吧!


邊打邊慢慢地回想起,通化街菜市場也在某一年開始多了地下室,那時我還覺得很新奇,每次要下去買東西時我都很開心!但也必須重新記攤位的位置。

扯遠了,快變成我的菜市場回憶錄 😆


前幾天跟我媽視訊時,我們聊到蛋的價格,我媽說之前蛋價在漲的時候,很多店家的蛋料理跟著漲,但蛋價下跌後卻沒有跟著改回來。

我記得小時候一顆茶葉蛋才8塊,我弟說現在小七10元、全家13元,我覺得其實也還行。

我也記得以前麥當勞一個餐可能85或95元就有了,現在應該都120、130起跳了對嗎?


但是我印象也很深刻,高中畢業後就打工的我,那時時薪75元,2011年出社會時則是面臨22k方案(查了一下是馬英九2009年推出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

雖然當初我不是真的領22k,而是24k,然後還被壓榨,但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現在時薪183了吧,我記得。希望也不是22k了…

看來我就是很多人嘴裡的「最慘的時代」、「痛苦的七年級生」呀 🥲!


記得去年還在台灣的時候,我在台中看到蛋餅的價格真的嚇傻,原味蛋餅40元、起司蛋餅45元。

但我們後來去台北玩幾天,在飯店附近發現一間更便宜的早餐店,就連續去了幾天。


其實,在台灣有早餐店很幸福了!我們在台北那家店吃一大桌,有漢堡、蘿蔔糕、蛋餅、飲料等等,只要台幣兩三百元,換算起來…算10歐好了。

在芬蘭,早餐店…呃…就是café的那種,如果想要吃得飽一點,一個人差不多就10歐啦!


當然,要比較兩邊的物價我覺得有點困難,也有點不公平,畢竟大家稅收、薪水、GDP各不相同,真的很難比較。

如果要比較自己國家幾年前的物價,好像也不是很公平,畢竟時空背景都不一樣了。(更久以前一碗麵不到10塊、房子也沒有上千萬吧?)


我只記得2022年底回台灣時,被很多小東西的物價嚇到,畢竟三年沒回台,回去到處驚嚇一番。

但回芬蘭後仍然繼續被驚嚇 😆

例如以前這裡的三色甜椒組合1.79歐(吧),現在2.19歐(吧);以前豬牛絞肉1.xx歐,現在2.xx歐。

(確切數字我不太記得,但「以前」代表三四年前)


有些東西在芬蘭買真的很便宜,像是乳製品、根莖類蔬菜、香蕉、鮭魚、杏鮑菇、莓果之類的等等。

有些東西台灣就很便宜了,例如葉菜類蔬菜、3C配件、服務等等。


在台灣,我會覺得去家裡樓下小吃店吃比較便宜;在芬蘭,我會覺得自己在家裡煮比較划算。

其實算下來,台灣就是「人力」相對便宜,在這裡靠自己又快又划算。所以換輪胎、修水管、整理自家花園等等,都自己想辦法學起來做。


世界這麼大,我想到處都有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的問題。只是住在海外的我們幸運一些,除了觀察物價外,還可以看到兩邊的差異。

這幾年下來,有沒有什麼東西是讓你們有感物價上漲的呢?








 
快到IG來看看我的日常 :D
 
--在FB讀這一篇--
 
在Threads讀這篇討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可可 的頭像
    可可

    芬蘭可可豆 Coco Talk in Finland

    可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