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育兒友善嗎?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是芬蘭國媒Yle的報導

裡面提到,西方的家長是最辛苦的,因為西方的「個人主義」是「把自己放在他人之上」,所以大家會儘量捍衛自己的權益,在大眾場合遇到吵鬧的孩子,可能就會念個幾句。

而我們東方是「集體主義」,大家「把群體放在自我之上」,所以大家會儘量配合彼此,不造成他人的困擾。

然後,報導裡就透過各種小劇場的方式來演出,這些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例子,只是他們加以改編,增添一點笑料。

比如在餐廳裡,孩子可能在拍桌嬉鬧,隔壁的人就會說「你的孩子可以乖一點嗎?畢竟這是餐廳呢!」

比如在飛機上,孩子可能會因為不舒服而哭鬧,隔壁的人就會說「再繼續吵的話,叫機長把你丟出窗外喔!」

(最後來個免責聲明,我大學不是修翻譯的,而是教學模組的,我讀的是TESOL,所以儘量翻譯了啦!)

-

「哇!果然這種人不分國籍呢!」我看完是這麼想的。

不過這跟我在網路上看到的、在台灣親身體驗到的育兒環境似乎…有點差距。

好多人都在說台灣的育兒環境非常不友善,其實我也這麼覺得,但我自己是歸類三大原因。


一是人民素質。

例如我們推嬰兒車等電梯,總是要等好久才能擠得進去,因為就是有人會搶著坐。

例如我們的用路人以自己的方便為主,違停、騎上人行道,不把輪椅族或推車族的安全考慮進去。

例如家長們手機、平板不離手,或是看到自己的小孩在搗亂,而出個兩三聲意思意思阻止一下,更糟的是沒什麼作為、放任孩子吵鬧。

例如現在還是有一批人認為汽座是個不重要的東西,出門大人抱著孩子就好,輕鬆又方便。

二是沒有邊界感。

例如在大眾場合看到孩子們哭鬧,就偷拍照、上傳到網路上公審。

例如在路上看到孩子們可愛就伸手摸一把;看到他們穿得多或穿得少就要湊上去指教家長一番。

三是硬體設備。

例如我們道路規劃不夠好,很多地方沒有足夠的人行道。

例如我們的公園裡少有給小小孩的座椅式盪鞦韆。

例如媽媽們出門後不好找到哺乳室,或找到以後發現各種原因不能/不方便使用。

例如我們大眾運輸的親子專用車廂有沒有真的發揮作用,或是公車站的站牌點是否方便讓推車族方便上下車。


這些例子裡,有的是以照顧者為出發點,有的是以旁人或環境為出發點。

因為育兒友不友善,是整個社會、不論對象,可以一起創造出來的氛圍。我覺得,如果今天有孩子和沒孩子的雙方開始對立,那育兒環境就會越來越不友善。

可惜的是,網路上傳播得最快的就是仇恨值,看久了以後,很多人得到一個結論:「不婚不生,快樂一生」

不過,樂觀地來說,我是覺得這幾年各方面都有在慢慢地進步。生與不生也不是這些外在條件可以改變的,主要還是看個人心態還有生涯規劃。

-

在台灣,網路上最常看到的不外乎就是…

家長們抱怨「帶小孩子出去要小心翼翼」

其他人抱怨「為什麼我花一樣的錢,卻要承受孩子們的吵鬧聲」

不過還好,現實世界裡,大家似乎還是會傾向尊重與包容,或許這就是「集體主義」的概念?

雖然看了這篇芬蘭的報導,我也還沒有真的在這裡遇到過類似「被指教」的情形。

所以敢真正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出聲抱怨的人一定有,但可能不多吧!這點芬蘭跟台灣可能還是類似的。

只是,我猜啦!我猜!

台灣人社群媒體使用的比較頻繁,如果真的在路上遇到讓人感到不適的育兒狀況,再上網用文字或影音的方式分享,加上媒體也可能會拿來報導。這樣,仇恨值的傳播、匿名的讚聲等等,很快就會爆了。

不過觀察下來,也確實在芬蘭的家長們比較願意陪伴孩子。所以少有看到在大眾場合滑手機的照顧者們,也少有一直盯著3C的小小孩們。

(但自己有手機的大孩子們當然就跟全世界的teenagers差不多了,我主要觀察的對象還是小小孩和其家庭。)

慶幸的是,我跟我老公的育兒觀念差不多,如果出門吃飯弄得滿地都是,那就清完再離開。如果孩子在外不受控開始提高音量,那就先把他帶離現場。

因為,我們要他人體諒我們身為帶娃家庭的同時,也儘量去做到體諒他人的立場,能不給彼此製造太多困擾最好。

-

回到主題,芬蘭育兒友善嗎?

我目前為止覺得還行,至少出門是沒什麼壓力的。

要說芬蘭有什麼值得挑剔的地方…大概也是有汽座的計程車不好叫吧!

不過在芬蘭,大家不是開車就是坐大眾運輸,倒不像台灣人主要是機車代步,感覺沒有車子的家庭就不適合生小孩。

其他目前我還找不太到什麼可以挑剔的點,在這育兒,確實壓力沒有比在台灣來得大。

你們覺得呢?來過芬蘭的話,覺得他們育兒友善嗎?


更多:

育兒友善 (帶孩子搭長途交通工具)








 

快到IG來看看我的日常 :D

--在FB讀這一篇--

在Threads讀這篇討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可可 的頭像
    可可

    芬蘭可可豆 Coco Talk in Finland

    可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